過去的能源情勢歷史發展影響因素眾多,包括地緣政治、全球經濟景氣與金融危機、能源開採技術突破、因應全球氣候變遷之國際環保公約等,皆令全球能源供需與價格存在高度的不確定性。
2022 的俄烏戰爭使得能源危機再度搬上檯面,同時碳中和也成為世界發展的方向,如何在經濟發展和減少碳排間取得平衡,已成為世界各國當前最重視的議題。
一、全球淨零碳排路徑圖
國際能源署(IEA)在 2021 年 5 月 18 日,發表了第一份全球能源系統達到淨零排放的預測路徑分析報告「2050 淨零:全球能源部門路徑圖」(Net Zero by 2050: A Roadmap for the Global Energy Sector),盼有助各國制定能源相關政策。
二、全球能源需求
IEA 指出,截至 2021 年 4 月 23 日,44 個國家和歐盟承諾淨零排放目標,其中 10 國完成淨零排放立法、8 國正在立法中,剩下的國家則已將淨零承諾納入政策文件中。這些國家與區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 GDP 約占世界 70%。
從淨零路徑的能配比來看,太陽能、風力、生質能、核能將會逐步取代燃煤、石油、天然氣。
當前傳統電力主要靠火力 (燃氣、燃煤) 和水力發電的輸出調整來維持供需平衡。
當火力發電機組減少且併網的再生能源增加時,就會讓整的電力系統的容量減少,而為了維持電網的穩定,電力系統朝向增加儲能、需量反應與氫能的方向前進。
三、全球電力供應趨勢
根據國際能源總署推估,未來全球發電量預估將增加 57.5%。由 2017 年的 256.8 千億度增加到 2040 年 404.4 千億度。
其中化石能源發電占比由 64.9% 降至 49.3%;核能發電占比由 10.3% 微降至 9.2%;水力發電占比由 16.0% 微降至 15.3%;再生能源發電占比由 8.7% 快速提高至 26.2%!由上圖可見,再生能源的成長趨勢確立。
以台灣而言,台灣海峽風速強烈、西海岸海床廣闊,風向穩定,全球前 20 大適合發展離岸風電的場域,就有 9 處位於台灣領海,因此離岸風電就成為台灣能源政策的重中之重。